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

全遠端工作

圖片
每周分享第 21 期 全遠端工作 原文標題:All Remote 原文網址:https://about.gitlab.com/company/culture/all-remote/ 原文作者:GitLab GitLab 是一間實行 全遠端 (All Remote)的公司, 團隊成員 遍布全球 50 多個國家。 這裡 有介紹一些 GitLab 的工作原理。 遠端宣言 全遠端工作提倡: 從世界各地招聘和工作,而不是從都市地帶 彈性工時,勝過固定工時 寫下和記錄知識,勝過口頭傳授 寫下流程,勝過在職培訓 公開分享資訊,勝過僅知原則(need-to-know access,僅給予完成一件任務所需要知道的事項即可) 開放所有文件供任何人編輯,勝過自上而下的文件控制 非同步通訊,勝過同步通訊 工作的成果,勝過投入的工時 正式的溝通管道,勝過非正式的溝通管道 正式溝通 vs 非正式溝通( 來源 ) 為什麼需要遠端? 遠端不是一個需要克服的挑戰。這是一個明顯的商業優勢。 — Victor, Product Manager, GitLab 從節省辦公空間的成本到員工的日常生活更加彈性,全遠端工作為組織及其員工提供了許多好處。但我們也體認到,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成為一家全遠端的公司。 以下是一些優點和缺點。 優點 對於員工 日常生活更加彈性(小孩、父母、朋友、雜務、運動、快遞) 不會浪費時間、精力和金錢在通勤上(捷運和公車、油價、維修保養、收費站等) 減少接觸同事的病菌 減少被打斷的狀態,提高 生產力 能夠在不請假的情況下遊歷各地(家庭、娛樂等) 自由移動 有些人發現遠端更容易與難搞的同事溝通 減少入職可能會有的社交壓力 在家吃飯(有時)更好、更便宜 某些國家的稅收可能更便宜 不用煩惱今天穿什麼 從家庭時間到旅行計劃,有很多關於遠端工作是如何影響全球 GitLab 團隊成員生活的 例子和故事 。

最後下班的人,先離職

圖片
每周分享第 20 期 最後下班的人,先離職 前陣子在書店架上看見一本書,書名是《最後下班的人,先離職》。 雖然標題有點殺人,但是翻了幾頁之後,還是勾起了我出社會第一份工作的一些回憶,那段總是最後一個關辦公室燈火的日子,雖然不是因為這個理由離職,但現在回想起來,真的很不健康。 換了一份工作之後,開始注重起「時間管理」,學習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,完成無限的任務。 最近,因為有位同事過不了這個檻,離職了。所以想藉著這篇文章,討論什麼樣的組織架構、人力配置、合作方式,才適合快速擴張中的新創公司。 為什麼常常加班? 大部分的人認為,超時加班是公司或管理階層該解決的問題,但員工其實也是當事者之一。 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必須先掌握「為什麼常常加班?」的本質原因。 《圖解思考的本質》一書中,科學地分析了一個人常常加班的原因 加班的理由通常可分為兩大項,首先是因為某些緣故,導致想下班也「無法下班」,其次是其實可以下班,卻「不下班」。 先就「無法下班」來思考。一般而言,會造成這種現象的理由可能包括「不能下班的氣氛」(例如最近很火的 996 )、「工作做不完」、「需要待命」。 其中「工作做不完」這點似乎還能繼續探討背後的原因。比如「工作負荷太重」,任務多到在上班時間內做不完。另一個原因是工作量正常,但是「工作效率不彰」,可能是「團隊的進度拖延」,也可能是個人的「工作方式有問題」。 接著針對「不下班」的問題,把所有想得到的理由全部列出來。「熱愛工作」、「想賺加班費」、「回家也沒事做」。這三個原因之中的「想賺加班費」,還有可能是因為「薪水太低」,或是薪水不錯,但「需要更多錢」這兩個理由。 整理所有原因或理由之後可以發現,在各種常常加班的原因之中,摻雜著「職場問題」與「個人問題」。 本文 不探討 諸如「熱愛工作」之類的個人問題(熱愛工作你還會離職?)。 焦點放在職場問題: 不能下班的氣氛 需要待命

影響我一生的十大遊戲(一)

圖片
每周分享第 19 期 影響我一生的十大遊戲(一) 自 1989 年的平成元年算起,持續了約 30 年的「平成時代」已於今年 4 月畫下句點,5 月起由新年號「令和」正式接班。 日本遊戲媒體 週刊ファミ通 日前 公布 由讀者票選的「平成最佳遊戲」前三名經典作品。 來源: ファミ通.com 拿下第一名的是 1995 年在 SFC(俗稱: 超任 )平台發售的《 超時空之鑰 》。本作受到 30 歲以上玩家(包括我)一致壓倒性支持,高票獲選。 來源: ヤフオク 《超時空之鑰》是由 SQUARE (當時尚未合併 SQUARE ENIX )負責製作發行,《 七龍珠 》作者 鳥山明 、《 勇者鬥惡龍 》之父 堀井雄二 ,以及《 太空戰士 》之父 坂口博信 聯手打造的夢幻級 RPG。無論是劇情、美術、系統或音樂,放到今天來看仍是經典的不朽名作。 創新的時空旅行與多重結局成為不少玩家一生難忘的回憶(來源: ヤフオク ) 作為一路走過昭和、平成、令和時代的三朝元老級玩家,見證了這 30 年間五花八門的遊戲作品問世。最近看了 YouTube 頻道 攻壳 Gamker 的《 十大影響我的遊戲 》影片之後,也想來寫一系列「影響我一生的十大遊戲」文章。 第十位:熱血行進曲(FC)

向死而生

圖片
每周分享第 18 期 向死而生 HBO 當家美劇《 權力遊戲 》終於迎來了最終季,上周開始全球播映。 首集上線之後馬上就創造了 5,500 萬次的「 盜版收視 」。而相較於盜版來源,官方來源的收看總計也不過 1,740 萬名觀眾。 即便是在美國這種相對容易訴諸法律的國家,在非法收視排行榜上仍高居第三位。 雖然在台灣可以合法收看該影集,不過正版授權的版本都經過了「 審查 」,不少片段遭到刪剪,因此有些人反而轉向收看盜版的「完整版本」。 過去許多軟體開發商設計很多數位鎖,想要防止被盜版,但歷史證明都沒有用。開發數位鎖不但浪費了軟體開發商大筆的時間和金錢,最後鎖住的卻往往是有良心乖乖買正版的使用者。 — —《 軟體如何賺錢? 》 作為一個追劇近 10 年的死忠粉絲,一直不解為何劇組要將這部劇的標題命名為 Game of Thrones(權力遊戲),而不是原作小說的書名「冰與火之歌」? 「權力遊戲」其實最初只是《冰與火之歌》小說第一部的副標題( 博客來 ) 直到 2013 年的某一天,當時的《權力遊戲》還只停留在第三季的進度,我就被知乎這篇「 《冰與火之歌》為什麼取名叫『冰與火之歌』? 」的一則回答給驚豔住: A Son(瓊恩·雪諾)g of Ice(萊安娜·史塔克)and Fire(雷加·坦格利安) 從這張關係圖可以看出,瓊恩·雪諾與丹妮莉絲·坦格利安(姑姑)才是真正意義上的「神鵰俠侶」😂( 來源 ) 要知道雪諾的身世之謎,可是一直到 2017 年第七季的最後一集《 The Dragon and the Wolf 》才被公諸於世。由此可見這個伏筆埋得之深,想必連劇組自己當初也沒想到。

為什麼靜香要嫁給大雄?

圖片
每周分享第 17 期 為什麼靜香要嫁給大雄? 2019 年可以說是 3DCG 動畫電影的一年,尤其是改編經典故事的作品。除了年初的《 艾莉塔:戰鬥天使 》之外,還有近期上映的《 小飛象 》,以及未來即將播出的《 名偵探皮卡丘 》和《 獅子王 》。 知名日本遊戲公司 SQUARE ENIX 日前宣布,《 勇者鬥惡龍 》系列也將推出 3DCG 動畫電影《勇者鬥惡龍 你的故事(暫譯)》。預定 8 月 2 日在日本上映。 身為一個 DQ 的粉絲,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興奮不已,覺得不吹一波對不起自己的情懷。 《勇者鬥惡龍 你的故事》是由過去同樣製作過 3DCG 動畫電影《 STAND BY ME 哆啦A夢 》的團隊負責操刀。 作為一個「小叮噹」漫畫時代的過來人,這裡順便科普一下《STAND BY ME 哆啦A夢》的故事,其實結合了多部原作中的經典劇情,例如《從未來之國千里迢迢而來》、《雪山上的浪漫史》、《大雄的結婚前夜》、《再見哆啦A夢》和《哆啦A夢回來了》等篇目。 我心目中的三大名場面,分別是《對奶奶的回憶》、《大雄的結婚前夜》和《再見哆啦A夢》 其中讀到《大雄的結婚前夜》時,我曾抱持「為什麼藤子不二雄要讓靜香嫁給大雄?」的疑問。直到這段「靜香與爸爸的對話」點醒了我: 靜香:「我很擔心,能不能好好地與大雄生活」 爸爸:「我認為你選擇大雄是正確的。大雄會為別人的幸福而高興,為別人的不幸而傷心。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」 這在當時對於我的三觀產生了不小的衝擊,可以說一點也不亞於「為什麼井上雄彥不讓湘北拿冠軍?」的程度。 話題回到 DQ。說來也巧合,前陣子才剛好

我們與惡的距離

圖片
每周分享第 16 期 我們與惡的距離 知名策略遊戲《 文明帝國 》有個被玩家吐槽的 Bug。遊戲中每位國家領導人皆擁有預設的「侵略指數」,而其中「和平主義者」 甘地 的預設數值為 1,這鮮明地反映了他在真實世界的人格特質:不挑起戰爭,不侵犯他國。 然而,若玩家在遊戲中採取「民主政體」時,國家的侵略數值會自動下降 2 點。此時,甘地的數值會變為 -1。有趣的是,遊戲中並沒有注意到負數的判斷,導致該數字直接跳至最高的 255 點,聖雄也因此褪下和平外衣,瞬間化身為「核平主義者」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寫「 邊界測試 」的重要性。 上周這篇《 上帝擲骰子嗎? 》一文中,我提到了幾位自己很嚮往的程式設計師,其中一位 Jeff Dean 就有朋友問我,他是誰? 在 Google,如果你問最牛的工程師是誰,大家會告訴你是 Google 的大腦 — — 傑夫·迪恩 (Jeff Dean)。他不但開創了雲計算時代,也是深度學習演算法的發明人。另外,如果問收入最高的工程師是誰,也是迪恩。他的收入比大部分 VP 要高很多。 最後,如果你問作為一個軟體工程師能走多遠,要是你能像迪恩那樣當上美國工程院院士,就可以寫程式一輩子。 更多關於傑夫·迪恩的故事,請參見《 吳軍的谷歌方法論 》。

上帝擲骰子嗎?

圖片
每周分享第 15 期 上帝擲骰子嗎? 下圖是 Reddit 論壇上的一位 大神 ,把近一世紀前的「 第五次索爾維會議 」黑白照片給上色後的結果。 薛丁格、海森堡、狄拉克、波耳、普朗克、居禮夫人、愛因斯坦⋯⋯,近代物理學界的大人物幾乎都在這張照片了。( 維基百科 ) 索爾維會議 的全名是「索爾維國際物理學化學研究會」,是由企業家 索爾維 於 1912 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創辦的一個學會。通過邀請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對前沿問題進行討論的會議。每三年舉辦一次。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 當中最著名的一次索爾維會議是 1927 年召開的第五次索爾維會議。此次會議主題為「電子和光子」,世界上最主要的物理學家聚在一起討論量子理論。 這次會議上最讓後世津津樂道的故事,當屬 愛因斯坦 與 波耳 針對「 不確定性原理 」的鬥嘴橋段: 愛因斯坦:「波耳,上帝從不擲骰子」 波耳:「愛因斯坦,不要告訴上帝應該怎麼做」 參加「第五次索爾維會議」的 29 人中,有 17 人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。 這讓我想起 1992 年奧運會的籃球項目,美國隊第一次由 NBA 球星出征,號召了籃球世界最強的 12 個人,組成了這支籃球史上最傳奇的「 夢幻隊 」(Dream Team) 。 喬丹、皮朋、魔術強森、惡漢巴克利、海軍上將羅賓森、大鳥柏德、滑翔機崔斯勒、郵差馬龍⋯⋯,12 位成員中有 11 位後來進入了 籃球名人堂 。 好奇之下,想說 IT 領域有沒有類似的群星合照?(例如 Linus 、 John Carmack 、 Jeff Dean 等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