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下班的人,先離職
     每周分享第 20 期   最後下班的人,先離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陣子在書店架上看見一本書,書名是《最後下班的人,先離職》。   雖然標題有點殺人,但是翻了幾頁之後,還是勾起了我出社會第一份工作的一些回憶,那段總是最後一個關辦公室燈火的日子,雖然不是因為這個理由離職,但現在回想起來,真的很不健康。    換了一份工作之後,開始注重起「時間管理」,學習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,完成無限的任務。    最近,因為有位同事過不了這個檻,離職了。所以想藉著這篇文章,討論什麼樣的組織架構、人力配置、合作方式,才適合快速擴張中的新創公司。   為什麼常常加班?   大部分的人認為,超時加班是公司或管理階層該解決的問題,但員工其實也是當事者之一。    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必須先掌握「為什麼常常加班?」的本質原因。                    《圖解思考的本質》一書中,科學地分析了一個人常常加班的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班的理由通常可分為兩大項,首先是因為某些緣故,導致想下班也「無法下班」,其次是其實可以下班,卻「不下班」。    先就「無法下班」來思考。一般而言,會造成這種現象的理由可能包括「不能下班的氣氛」(例如最近很火的               996 )、「工作做不完」、「需要待命」。    其中「工作做不完」這點似乎還能繼續探討背後的原因。比如「工作負荷太重」,任務多到在上班時間內做不完。另一個原因是工作量正常,但是「工作效率不彰」,可能是「團隊的進度拖延」,也可能是個人的「工作方式有問題」。                接著針對「不下班」的問題,把所有想得到的理由全部列出來。「熱愛工作」、「想賺加班費」、「回家也沒事做」。這三個原因之中的「想賺加班費」,還有可能是因為「薪水太低」,或是薪水不錯,但「需要更多錢」這兩個理由。                整理所有原因或理由之後可以發現,在各種常常加班的原因之中,摻雜著「職場問題」與「個人問題」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 不探討 諸如「熱愛工作」之類的個人問題(熱愛工作你還會離職?)。   焦點放在職場問題:   不能下班的氣氛  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