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神的精確度


每周分享第 5 期

財神的精確度

新聞

1、財神和前澤

日本大型線上時裝購物網 Zozotown 創辦人前澤友作,因新年打破最快達 100 億日圓營業額紀錄,所以決定當個大撒幣(誤)在 Twitter 上抽選 100 名網友,每人 100 萬日圓的紅包。沒想到,這則推文吸引超過 500 萬名網友的轉推,打破「溫蒂漢堡」保持的 350 萬轉推數,成為 Twitter 有史以來最多人轉推的推文。



前澤友作,2018 福布斯日本排名最富有人物第 18 位。SpaceX 宣布其為全球首位私人月球旅行的乘客,並且提出「親愛的月球」計劃,邀請六至八位藝術家參加 2023 年進行的環遊月球之旅。


前澤友作以 1 億 1500 萬美元的天價在紐約蘇富比落槌成交這幅巴斯奇亞的《無題》,一舉成為藝壇焦點人物。

2、財神對貝佐斯

再來看看另一位也想上太空的富豪,2018 福布斯世界排名最富有人物第 1 位的傑夫·貝佐斯「宣佈離婚」,很有可能因為財產均分而讓出世界首富之位,這將會是「史上最昂貴的離婚」,屆時前妻將因此成為全球女首富。
身為 Amazon 最大股東的貝佐斯,一共持有 8000 萬股的股票,如果平分財產,將導致貝佐斯的持股佔比下降至 8.15 %,雖然仍遠超第二大股東 5.8% 的持股,但這勢必將削弱他對公司的所有權和控制權。

3、財神的精確度

節錄自 ifanr 報導
2018 年一共產生了 72 萬億美元成本的塑膠垃圾。
72 萬億美元可以買到什麼?
72 萬億美元能同時買下 Apple、Google、微軟、Amazon、Facebook 還有找⋯⋯。
如果有人把地球上所有廢棄塑膠都回收起來,那麼下一位全球首富就是他了。
身為一個無法得知金融交易內線消息、只能計較 KPI 那點小錢的工薪階層,富豪們的世界實在離我太遙遠了⋯⋯。財神哪一天能找上門呢?

文摘

一個末日,各自表述

本周,我想分享克拉克的《地球末日》三部曲,分別是《遙遠地球之歌》、《地光》和《最後一個地球人》。


原作名分別是:《The Songs of Distant Earth》、《Earthlight》和《Childhood’s End》。

阿瑟·克拉克,最知名的科幻小說作品是《2001 太空漫遊》,與艾西莫夫海萊恩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。
用一句話概括《地球末日》系列,那就是「一個地球末日,各自表述 」:
  1. 遙遠地球之歌:環境如何毀滅地球
  2. 地光:人類如何毀滅地球
  3. 最後一個地球人:未知如何毀滅地球
以下,聊聊一些我覺得有趣的部分。

遙遠地球之歌

故事發生在地球得知 1600 年後太陽會爆炸,礙於現有科技無法馬上離開太陽系,人類面臨兩個抉擇:
  • K 策略「少數個人生存主義」
  • R 策略「多數高機率生存主義」
最後選擇了如魚產卵般的 R 策略,成功讓人類後代在幾個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生存下來。
因為環境的關係,這些人類已經演化成了非當初地球人的型態(相貌大變化、一張白紙重新來過的全新道德觀、各系之間的人類互相沒往來)。
這讓我想起《薩爾達傳說》的種族,雖然彼此之間差異大,但也都是從人類和亞人演化而來的。


《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》之中,格魯特族演化自海利亞人,利特族演化自卓拉族。

這也解釋了,為什麼電影中的外星人都長得像人類。成本考量?想像力受限?或許我們真的都是「尼比魯」星人的後裔,而非猿類?


電影《普羅米修斯》中,人類是從被稱為「工程師」的外星人演化而來,並且能夠變成「異形」。

地光

22 世紀如果一定要搶資源的話,那可能就是金屬。
回顧人類幾千年的資源搶奪史:搶錢、搶糧、搶土地。
後來,隨著科學的進步,只要有了能源,財富、糧食、人口,就都好解決了。所以到了 20 世紀和 21 世紀,人類基本就只剩下搶能源了。
科學家預計,人類很有希望在 21 世紀徹底解決能源問題。解決的方案就是可控「核融合」技術。只要這個技術突破了,那大海或月球上,核燃料有的是。
到了 22 世紀,人類是不是就什麼都不用搶了呢?人類接下來搶的東西,應該會是稀有的元素,也就是金屬。
宇宙剛出現的時候,只有氫元素和氦元素。恆星是宇宙的煉金爐,恆星生產的元素有三種:
  1. 把兩個原子序是 1 的氫原子合在一起,變成一個原子序是 2 的氦。
  2. 太陽生命的最後階段,會變成一顆紅巨星,相當於太陽爆炸。這個時候溫度高、壓力大,就能生產原子序是 6 的碳元素,或者原子序是 8 的氧元素,最多只能生產原子序數到 26 的鐵元素。
  3. 只有質量大於太陽 1.44 倍的恆星,才有資格發生二次爆炸,這個過程叫超新星爆發。超新星爆發提供的溫度和壓力,才能生產原子序 26 以上的元素。
要合成像金銀這樣的元素,需要報廢掉一個 8 倍太陽質量的恆星。用這麼高昂的代價所製造的金屬元素,它們都是這個宇宙最稀缺的東西。
所以,宇宙所有元素生產的規律就是:原子序數越往後,就越難被生產出來。
原始人最開始使用水、火、土、石頭和獸皮來生活,這些東西的元素組成都很簡單,基本上就是原子序數 30 以下的氫碳氮氧矽磷。這些元素也是所有低等生命賴以維生的基本元素。
後來人類掌握了冶煉技術,就能利用原子序數 20 至 60 之間的鐵、銅元素,製造工具、汽車和飛機。在掌握了更高級的知識之後,我們才能用得上後面原子序數分別是 92 和 94 的鈾元素和鈽元素來造原子彈。
到了 21 世紀,隨便選一個原子序數 100 以上的金屬元素,它一定在工業上佔一席之地,甚至可能支撐一個產業。
整個人類的發展史,就是一個在元素週期表往上爬的過程。一個文明能利用的元素越後面,代表這個文明的層級越高。
如果這個規律成立的話,未來人類在科技進步的過程中,對原子序數高的金屬的需求量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大。原本你看到的那些金字旁、不知道怎麼讀音的元素,第一反應通常是,這東西和我沒啥關係;但現在不一樣了,你知道它在未來可能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源。


或許在元素週期表之中,蘊藏著下一批的石油?

最後一個地球人

文明的兩大哉問:
  1. 如果文明的目的是生存,那世界大同能不能算是一個文明的頂點?人類社會如何實現世界大同?
  2. 如果生存的終點是滅亡,那人類終將面對死亡。怎樣的信仰能夠最好地面對死亡?
故事講述文明水平高出人類一個層級的外星文明「Overlord」來到地球,居然在十多年的時間內幫助人類建立一個世界大同的理想國,實現了人類追尋了幾千年的社會目標。
怎麼實現世界大同?Overlord 只做了兩件事,第一次,毫髮無傷地抵擋住了人類的核彈攻擊。第二次,擋住太陽。就這兩件事情,分別樹立起了「絕對防禦」和「絕對攻擊」的威信。
鬧了半天,我們人類距離所謂世界大同,缺少的不是愛和什麼兩岸一家親,我們缺少的是一個攻守兼備、絕對優勢的武力。
任何一個信仰,都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,就是對死亡的解釋。好的信仰應該可以讓人不恐懼死亡,讓一個人變得坦然。只要你的信仰夠深,無論什麼時候想到最終的結局,心裡都能夠不慌張,甚至是一片祥和。
人們能接受死亡的兩種原因:
  1. 有希望,例如:輪迴轉生論
  2. 有意義,例如:奉獻式的犧牲小我、完成大我。
一個信仰哪怕再惑眾,人類還是有那個想象力填補上的。但是你要是一點素材都不給我,那我就要徹底絕望了。
最恐怖的不是死亡本身,而是死亡本身沒有任何希望、沒有任何意義。


死後不會下地獄,但也不會上天堂。――《死亡筆記本》

小丑與白痴

本周,看了一部想像力爆棚的皮克斯動畫電影《腦筋急轉彎》(Inside Out),導演將人類大腦的五種情緒給擬人化,然後透過情緒之間的相互作用,將影響人類性格與情感的因素給擬物化(核心記憶、個性島嶼、抽象空間、造夢製片廠、潛意識監獄、記憶廢墟和遺忘深淵)。著實有趣,極富創意。


五種情緒分別是:樂樂、憂憂、怒怒、厭厭和驚驚。彼此間需要取得平衡。

至於故事的劇情就不在這裡提了,保留樂趣給還沒看過的人去挖掘。影評之類的文章,網路上也已經一籮筐了。說說我看完這部劇之後,唯一的感想。
吳宗憲曾經說過:
一個人的歡喜跟悲傷,他是要一比一的。那個比例如果出現誤差的話,你就是生病了。小丑跟白痴,他最大的差別在哪裏?白痴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停止;小丑知道,他下班了,他就會停止。



本周金句

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,還能正常行事,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。
―― 費茲傑羅
基礎決定高度,細節決定深度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COSCUP 2012

Hahow 為什麼沒有 iOS App

swfobject - 網頁輕鬆嵌入F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