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淡藍點
每周分享第 7 期 暗淡藍點 新聞 三條底線理論 上周,台北市長柯文哲在 專訪 中談到兩岸的時候,提出了一個「三條底線」理論。聽完之後覺得有趣,故整理之後分享上來。 八年前,美中台三方的底線分別如下: 美國的底線:台灣不能成為中共的軍事基地,突破 第一島鏈 中國的底線:台灣不能法理上搞獨立,變更國旗和國號 台灣的底線:中共不可以實質上統治我,人民不希望發生戰爭 三條底線相交出,台灣在國際生存的空間。 近年來,因為美中對抗的關係,三方的底線有了變化: 美國:台灣應該要對中國再強硬一點 中國:台灣應該表示將來願意統一 台灣:人民無法接受兩岸一家親 三條底線都向內縮的結果就是,台灣的空間越來越小。政治人物越來越難做,因為拿到的考卷題目越來越難。 考第一名的條件是,第二名考得比你差 我們對政治人物的期望是不對的,不是誰當上總統,然後就突然天下太平了。國家之力量在國民全體,整個國家,如果每個國民都做好了,國家最後才會變好,如果國家的基礎結構不是很好,換誰當總統也一樣。 柯 P 提到,他最佩服的美國總統是雷根,聽說他晚年老年癡呆症,結果他還可以做得很好。這表示什麼,當總統不一定要很厲害,每一件事情都有人可以幫你處理。 歐美首長連任失敗的案例很少見。通常前兩年要先處理前人的東西,第三四年才是開始做你要做、想做的東西,可是要做的東西要好幾年,結果第四年一到,沒政績,就中斷了。這對整個台灣的地方政治是很大的傷害。 民調治國,如果一年就要看到成果,為了扭轉民調,政治人物就會被迫要開始做那些「短利」的事情。雖然大家聽起來會不爽,但跟那些歐美老牌民主國家比較,我們的平均國民水準沒那麼高,這是事實。 弱國無外交,自己的經濟實力要夠。90 年代為什我們很好過?那時台灣的 GDP 佔全中國 43%,2017 掉到只剩 4.6%。假如現在還是 43%,那什麼和平協定都好談;沒有實力,無論是簽了條約、談了共識,歷史證明,哪...